2011/01/13

螢光菇

螢光菇

神秘螢光菇 愈夜愈美麗! 

伸手不見五指的竹林裡,一朵朵發出螢光綠色的神秘小花朵,小小一個就像硬幣一樣大,就長在地上,把燈光靠進一看,原來這是一種蕈類,燈光一拿走就出現螢光綠色,這種特殊的螢光菇 (Mycena chlorophos),就是竹崎鄉光華村的特色。螢光菇為了吸引昆蟲,在夜裡獨自發光,這天就連螢火蟲都被引來,螢光菇(Mycena chlorophos)的美麗,不只昆蟲喜歡,就連國外遊客都特地前來欣賞。


  為了親眼看到螢光菇(Mycena chlorophos)的神祕姿態,來自英國美國的國外旅客,都特地來到嘉義,在這個生態保育相當成功的村莊,走在山區就可以看到螢光菇,樹梢上不斷有小動物出現,燈光一照,三層樓高的樹枝上有隻眼睛圓滾滾,臉上都是白毛的白面鼯鼠,還有這隻有著一身灰毛的,是罕見的褐鷹鶚,入夜的光華村到處都是生態驚奇。 引用自:神秘螢光菇 愈夜愈美麗!

螢光菇 Mycena chlorophos 圖片

嘉義縣竹崎鄉的光華村,一到晚上山區就非常美麗,在黑暗的森林中,到處可見一朵又一朵螢光綠色的小香菇,原來這就是螢光菇 (Mycena chlorophos),特殊的景象,也吸引不少遊客,到此一遊。

接連幾天的滯留鋒面,為嘉義阿里山區帶來午後陣雨,阿里山竹崎鄉光華村頂笨仔地區一處竹林,一朵朵小巧的螢光蕈,在夜間散放淡淡螢光,宛若灑落地面的星星,讓訪客們驚呼:「好特別!好可愛!」
維護這片竹林的居民劉佳縣回憶,這塊祖傳一百六十餘年的竹林,長久以來就有螢光蕈蹤影,老一輩的人不知這些夜晚發出螢光的東西為何,都稱之為「鬼火」。
劉佳縣說,每年五月至十月間,竹林裡便可發現螢光蕈蹤影,每株螢光蕈約可存活三天,但極易受損夭折。整個竹林,螢光蕈少則數十朵,最多有近三百朵的紀錄,每逢雨後最為茂盛,今年他還依據觀察紀錄勤加灌水,成功讓螢光蕈在四月間就綻放光彩。



螢光菇 Mycena chlorophos 發現地點

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張焜標指出,螢光蕈發光的原因,目前仍不明,它常見於竹林腐敗的竹節、竹葉間,夏天高溫、潮濕環境最利螢光蕈生長,目前文獻記載,森林植物中,螢光菇是唯一會在夜間發光的植物。
至於螢光蕈是否可食用,張焜標說他不清楚;劉佳縣則表示,老一輩都告誡稱螢光菇具微毒、不能食用。墾丁社頂公園竹林也有螢光蕈出現。 
 

螢光菇小檔案
學名:Mycena chlorophos
別稱:螢光菇或螢光小菇(日本稱夜光茸)
體型:約六至 十公分
特徵:夜間發出螢光
發光原因:目前仍不明
生命周期:每株約可存活三天
資料來源:劉佳縣、屏科大

目 前 在 台 灣 仍 未 有 關 於 螢 光 菇 的 研 究 報 告 , 牠 的 存 在 也 只 是 零 星 的 被 一 些 從 事 夜 間 田 野 調 查 活 動 的 人 們 所 發 現 而 記 錄 過 , 在 國 外 , 也 極 少 有 關 於 螢 光 菇 的 研 究 ; 在 P. J. Herring ( 1978 ) 的 文 章 中 也 僅 提 到 能 夠 發 光 的 真 菌 目 前 只 被 鑑 定 出 有 9 屬 42 種 之 多 ; 在 北 美 地 區 , 有 二 種 有 名 的 螢 光 菇 被 記 錄 : 一 種 是 奧 爾 類 臍 菇 ( Omphalotus illudens ) , 其 英 文 名 jack-o-lantern 是 〝 磷 火 〞 或 〝 鬼 火 〞 之 意 ; 另 一 種 是 蜜 環 菌 ( Armilleriella mellea ) 。

其 發 光 機 制 一 般 被 認 為 與 螢 火 蟲 相 同 , 亦 是 利 用 蕈 體 內 的 螢 光 素 ( luciferin ) 、 螢 光 酵 素 ( luciferase ) 、 ATP 及 氧 的 化 學 作 用 而 產 生 光 , 由 於 此 一 氧 化 反 應 所 產 生 之 能 量 有 98% 以 光 的 型 式 釋 放 出 , 僅 有 2% 的 能 量 是 轉 變 成 熱 能 , 因 此 其 發 光 也 稱 之 為 生 物 性 冷 光 。 在 筆 者 所 觀 察 到 之 螢 光 小 菇 ( Mycena chlorophos ) 發 光 , 主 要 是 由 子 實 體 所 產 生 , 並 且 以 蕈 傘 所 產 生 之 光 最 強 , 但 不 知 其 菌 絲 體 是 否 會 發 光 。 目 前 , 螢 光 蕈 發 光 的 目 的 尚 不 清 楚 , 但 一 般 被 認 為 發 光 是 為 了 散 播 孢 子 而 吸 引 一 些 夜 行 性 動 物 ( 主 要 為 昆 蟲 ) 前 來 取 食 , 經 由 這 些 動 物 的 取 食 將 孢 子 吃 入 , 並 隨 著 排 泄 物 的 排 出 而 散 佈 至 較 遠 的 地 方 , 或 者 經 由 孢 子 黏 附 在 這 些 動 物 的 身 上 而 傳 播 至 遠 方 。

在 屏 科 大 所 發 現 的 螢 光 小 菇 , 其 子 實 體 幾 乎 都 是 由 腐 爛 的 竹 片 或 竹 葉 堆 中 長 出 , 是 相 當 型 的 腐 生 真 菌 , 但 是 也 曾 經 觀 察 到 螢 光 菇 是 從 闊 葉 樹 的 樹 幹 基 部 之 樹 皮 上 冒 出 的 ; 在 夏 季 連 續 下 雨 的 夜 晚 , 就 會 有 數 量 頗 多 的 螢 光 蕈 子 實 體 冒 出 , 構 成 一 幅 奇 妙 的 景 象 。  



螢光菇(Mycena chlorophos),其屬名在希臘文中,意思是(綠色的燈),美錫尼(Mycena)是西元前十五世紀時相當繁華的古希臘城市,據說是在特洛依戰爭時,阿格麥穆隆王的宮殿裡也擺著這樣淡綠色的燈,發現這種真菌並將之命名的希臘學者,遙想著古代希臘宮殿裡的種種風情,將這美麗的真菌取了如此羅曼蒂克的名字。早期在北美洲的居民,稱呼這些發光的真菌為「jack-o-lantern」或是「foxfire」,意即「鬼火」或是「狐火」的意思;在日本則稱之為「夜光茸」,在八丈島的鳳凰木或是小笠原諸島的竹林中出現,在多雨的季節,小笠原當地甚至推出「green-pepe夜晚之旅」(green- pepe為當地稱呼夜光茸用語),專門為觀光客推出的旅遊行程,還頗受好評。
  
關於螢光蕈類的發光機制至今尚未被闡明,但是似乎與螢火蟲的發光機制有所差別。螢火蟲的發光機制是體內的螢光素(luciferin)、螢光酵素(luciferase)、ATP及氧的化學反應而發光,筆者曾就螢光菇進行研究,其發光的時間似乎有日週期性,一般螢光菇自「出菇」註一後約莫可存活3天,其間若白天將螢光菇移進室內暗處,並不會發光,直至傍晚時分才發出淡淡的綠光,但若混亂其光週期性,即使白天在暗室內依舊會發光。螢光菇發光時,只有蕈傘會發光,蕈柄及菌絲體並不會發光,參照國外文獻幾乎可以確定在菌絲產生核融合註二產孢時會發光。為何螢光蕈類要在夜晚發光至今尚無定論,一般推測為吸引特定昆蟲幫其散播孢子。
由於夜晚時螢光蕈的樣子很像水母,故又有人稱為綠色陸地水母。


螢光菇的資料:
早在西元前三八二年時,亞理斯多德便發現有些植物會發出綠色的螢光,一直到了十九世紀,才獲得證實,原來是附生在樹上的真菌。在世界上,已經有記錄的發光真菌,共有九屬四十二種,只是台灣一直未針對發光植物進行研究。現今知道,至少有皮傘、叢傘絲牛肝菌、黃緣螢光小菇、螢光菌四種發光菇蕈,但植物學者研判,台灣地區會發光的真菌,可能不止四種,只是未進行有系統的分類調查與記錄,筆者就曾見過一種絕對寄生的發光真菌,未記載在任何文獻中,卻以菌絲的型態寄生於芒草中,只要割開芒草,便看到菌絲發出綠色螢光。可惜的是,筆者一直無法自芒草中分離出該真菌,更別提鑑定了。(網路轉載)